今天我来到中国矿业大学,让我想起我的中学时代,那时我最向往的大学就是矿院。今天我仿佛圆了中学时期限的梦,我感觉我现在就是各位老师学生,就是各位同学的同窗,就是矿院的一名学生。
在我童年时期,家里有三多,书多、石头多、瓶瓶罐罐多。书多与“煤矿”有关;石头奇奇怪怪,形状各异,五颜六色,很漂亮,很好看;瓶瓶罐罐以广口瓶居多,是用来做实验的,我觉得这瓶瓶罐罐很神秘,对瓶瓶罐罐里放的一些东西感到很神奇,我便产生了一个美好的憧憬,就是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长大了也要采煤、办矿。不幸的是,在我将要参加高考的前夕,父亲病情加重,我的学习时间都用来带父亲去医院看病,照顾病危中的父亲。1964年5月10日父亲与世长辞,家庭没有了生活来源,我只好弃学从工。今天我来到这里,感觉我童年的美好憧景变成了现实,心情格外激动。
同学们,我很羡慕你们!要知道,你们成长在我国最好的历史时期,你们在如此优越的环境里学习,你们是幸运的,是幸福的!
刚才采矿工程专业的二、三、四年级的九名同学获得了“张广石奖学金”,我在这里向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希望获奖同学再接再励,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我们今天颁发的是“张广石奖学金”。这个奖学金是怎样来的呢?这得从头说起。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我从中央电视台获知,庆祝建校100周年的中国矿业大学,它的前身竟然是河南焦作路矿学堂。我立即想到了我父亲不就是河南焦作路矿学堂的学生吗?为了对证,我和老伴翻箱倒柜,找到了当年父亲的毕业证,原来父亲是路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而且他的证书竟然是第一号。此时,我想它对中国矿业大学来说极其有用,但如何才能让矿大知道这件事情呢,我先上网搜中国矿业大学,在网上找到了联系电话,于是就主动给中国矿业大学打电话,当时接电话的是矿大校友会马睿同志,我向他说明了给矿大打电话的原因,他对我主动给矿大打电话表示感谢,并承诺尽快向有关领导汇报。在去年10月的一天,矿大派中国科技博物馆副馆长王纪恩、校档案馆周主任、校友会马睿及陈老师到西安我家,我将父亲的路矿学堂毕业证以及在路矿学堂上学时记的英文笔记,父亲生前在全国发行的出版著作、论文、手稿,在西北工学院、西北大学授课的聘书等放在桌子上,让他们查看。他们一边同我聊天,一边对资料进行了翻阅、拍照。在聊天过程中,博物馆的王馆长让我对毕业证书估个价,当时我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知怎么回答。我心想这张毕业证对我们家来说是无价之宝,它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用金钱做交易,就贬低了这张毕业证的价值!怎么办呢?我对王馆长他们说:让我同老伴商量商量再回答你们。他们走后,我同老伴商量,老伴说:当时老爷子是用刻苦学习获得第一届第一号这张毕业证,是用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才完成三年学堂学习的,咱家要钱太俗,同时也贬低了父亲这张毕业证书的含金量,不如不要钱,建议学校设立“张广石奖学金”,用来奖励给矿大采矿专业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我听后非常赞许,就立即打电话将我家的想法告诉了马睿,当时马睿还暂未离开西安,他听后赞不绝口,说回到矿大马上向相关领导汇报。
尔后,经过与对外合作与发展处、博物馆几度磋商,又同老伴一起为此事专程去矿大两次商讨,最终协议达成一致——即学校同意设立“张广石奖学金”奖学金。
它主要用于奖励中国矿大矿业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二、三、四年度学习成绩排名前三名的学生。一期设立期限20年,今后奖励金额的增加额度与中国矿业大学其它各类主体奖学金同等比例增加。这就是“张广石奖学金”诞生的过程。
今天,是张广石奖学金一期的第一次颁奖。今后每年10至11月期间都会召开一次这样的颁奖大会。设立“张广石奖学金”,旨在激励那些奋发学习,追求上进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让采矿专业人才辈出,层出不穷。这也是这张毕业证书价值所在。
我的父亲从19岁开始,从事矿产事业五十余年。这五十余年可以用这样四句话概括:一片赤诚爱祖国,无私奉献为矿业,孜孜不倦育人才,不断创新搞科研。
父亲从焦作路矿学堂毕业后,在英国福公司工作,他亲眼目睹了外国列强对我国矿产资源的疯狂掠夺,对中国工人的歧视,辱骂与棒打。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父亲想用他赤诚的爱国之心,唤起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重视,唤起实业家中有识之士办矿之决心,他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部用在登山勘矿,参观请教,查阅国内外资料,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等广为搜罗,记录整理于民国十一年九月(公元一九二三年)出版发行了他的第一部处女作“中国矿业志”,当时他的年龄30岁。
民国十四年一月(公元一九二六年一月)父亲出版了“业矿指南”,父亲在自序中写道:“观中国今日矿业之状况,金不足以制币,银不敷以造园,铜质购由日本,钢铁贩自西洋,铅锡取诸异国,煤矿尚需仰给他邦。回顾我国矿业之富源,黄金遍地,铁山碳田,其余种类,不胜枚举。何相反之若是,其中大有原因在焉”。父亲将原因归为六个方面:“资本缺乏,民智之未开,办理之不善,交通之困难,外资之影响,知识之幼稚”。父亲以为“以上原因陷国家民族之不振,尚欲改进,亦居易事。若肯群策群力,收效犹反掌也;富强之基,胥赖于是,吾将拭目以伇之”。父亲的这些肺腑之言,表达出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在我们家里,在他看书写文章的桌子旁,墙上贴有他亲笔写的一行毛笔字:“应当记住,科学是需要人付出他全部生命的,如果你有两次生命的话,那对你来说也是不够用的”。这是父亲一生的座右铭,也是对事业奋斗的精神粮食,他为祖国的矿产事业付出了他的全部。从一九二二年开始父亲的足迹踏遍了河南平原,如淇县、武安、济源、修武、观音堂、渑池、登封、桐柏等。进行煤、铅、铜、铁、银等矿山地质和工程的设计。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民国政府,中国大地陷入了腥风血雨的战争之中,父亲失去了工作。二七年末冯玉祥主持西北行政,在开封举行豫陕甘县长考试,父亲应试被录,分发来陕。父亲为了不离他钟爱的矿业,放弃了担任县长的机会,仍然把矿业作为他报国之地。在父亲的请求下,当时民国政府调他到陕西矿务保安局长武分局任局长,后又调任镇安县采矿委员,从此父亲如鱼得水,从事的工作都离不开矿,离不开煤。他的足迹踏遍陕西大多数县的山山水水。在此期间出版了“煤之廉价计划书”、“陕西煤矿述要”、“陕西之煤业”、“陕西矿产一览表”、“陕西煤矿过去现在与将来”等著作。经父亲设计,创办查勘有生产能力的矿有13座,有的煤矿至今还在开采。
父亲把矿把煤视为他的生命。一九三五年,父亲为了践行他一生为祖国矿业而奋斗的信念,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张广石,广石二字组合起来就是“矿”,这个名字表现出父亲对“矿”爱之深切。
一九四九年四月,铜川的同泰煤矿所生产的煤无法运销,矿业没有钱给工人发工资,工人生活陷入困境,这时父亲毅然决然把自己几十年辛苦攒钱买的唯一住房变卖,把卖房的钱交给资金周转困难的同泰煤矿,而自己一家另外租房居住,同时还把自己持有的一千元股份退回煤矿。同学们想一想,作出这样的决定,常人是难以想象的。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了,国家建设急需人才,父亲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事业中,父亲先后在陕西白蒲煤矿技术人员训练班,西北煤矿管理局干部人员训练班任教授,又在西北工学院矿业系任副教授。一九五三年十一月父亲被调至西安煤矿学校任教授,一九五六年曾两次被西北大学聘为经济系教授。父亲为了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自己亲自编写教材,讲义。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矿业知识,父亲亲自动手制作了沉积岩成层三要素的教学仪器和教具,父亲为了能够教好自己所带的学生,经常不回家,吃住在学校,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学生谈心,父亲发现个别学生成绩不好,就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并在这些学生中搞调查研究,找出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写出了“怎样消灭2分”的文章。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提高成绩,做国家建设的栋梁。
父亲在学校工作中,对教学兢兢业业,对学生孜孜不倦,为国家的矿产事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人才。
父亲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富有想象的人。他常常用科学的目光和观察力研究周围的事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简直是一个科学迷。
父亲的每一项发明与创新都是和国家的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和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
一九三一年,煤炭的运输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瓶颈,父亲不断研究,不断实验,把当时使用速度慢,转载量小德独轮车改为滚珠轴,车轮外圈为胶皮带的双轮车,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倍,加快了煤炭外运的速度。
一九五二年陕西白水和蒲城煤矿的煤不能炼焦,直接影响陕西焦炭的供应和企业的效益,父亲研究出粘浆炼焦法,取得了成功并在煤矿推广使用。
解放初期,学生写字都用毛笔,而写字用的墨汁要用墨锭和水在砚台上反复研磨,这样费时费力费钱,父亲研制出墨粉,把墨粉和水一和,就和墨汁一样使用,为学生写字提供了方便。
一九五三年父亲发现传统的制馍方法,对石粉里的一些营养成份不能有效地被人体吸收,发石里放碱会伤害到胃,他提出采用高温高压的方法制馍和制馍走工业化生产的道路的理论,对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的现有制馍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制出新的制馍方法。在蒲城,西安食堂反复试验、推广。这种制馍方法既节约了能源,又对人体增加了营养,所以父亲起名这种蒸馍叫“营养蒸馍”。
一九六零年至一九六二年我国遇到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父亲又研究出“新法制馍增量在科研中的新发现”提交给西安市人民政府,他还对改进炉灶,节约用煤,冬季蔬菜贮存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这一件件事例证明了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明伴随着父亲的一生。
同学们!张广石先生是中国矿业的先驱者,你们就是中国矿业的后继者!一座座世界一流的矿区,矿厂将在你们手中建成,绿色的、环保的、高效的能源将由你们制造,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同学们的捷报和喜讯!数风流人才还看今朝!